【焚膏继晷什么意思】“焚膏继晷”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勤奋学习或工作,夜以继日,不知疲倦。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不懈的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焚膏继晷 |
拼音 | fén gāo jì guǐ |
出处 | 《新唐书·李泌传》:“焚膏继晷,手不释卷。” |
含义 | 形容日夜不停地学习或工作,非常勤奋。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作谓语、定语。 |
近义词 |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孜孜不倦 |
反义词 | 无所事事、懒惰懈怠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焚膏”指的是点燃灯油,“继晷”是指接续日光,即白天接着晚上继续工作。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的史书中,用来描述李泌(唐朝名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人勤奋努力的象征。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学习场合 | 他为了考试,焚膏继晷地复习,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 |
工作场合 | 她在项目截止前焚膏继晷地加班,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
文学作品 | 古代文人常焚膏继晷,只为追求学问的精进。 |
四、总结
“焚膏继晷”是一个寓意深刻、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表达了对勤奋精神的高度赞扬。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也激励着现代人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这种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通过了解“焚膏继晷”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奋斗精神,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