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的典故是什么】“一诺千金”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说话算数,非常讲信用,承诺的事情一定会做到。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西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季布的故事。
一、典故来源
季布是秦末汉初的一位著名人物,以重义守信著称。他曾在项羽手下效力,后来归顺刘邦。由于他为人正直、言而有信,所以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得到一百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这句俗语后来演变成“一诺千金”,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诚信和信誉价值极高。
二、历史背景
- 时间:秦末汉初(约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初)
- 人物:季布
- 事件:因守信被广泛传颂
- 影响:成为后世推崇诚信的重要象征
三、成语含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诺千金 |
拼音 | yī nuò qiān jīn |
释义 | 一个承诺的价值胜过千金,形容人非常讲信用 |
出处 | 《史记·季布列传》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他人诚信可靠 |
近义词 | 言而有信、信守承诺 |
反义词 | 背信弃义、出尔反尔 |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一诺千金”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商业合作、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基础。无论是在职场、家庭还是社会交往中,守信都是一种值得尊重的美德。
五、总结
“一诺千金”源于西汉名将季布的诚信故事,体现了古人对“信”的高度重视。这一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提醒人们要言而有信,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