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广西铜鼓 作为广西人这个春节

导读 hello大家好,我是大学网网小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介绍广西铜鼓,作为广西人这个春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今年春...

hello大家好,我是大学网网小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介绍广西铜鼓,作为广西人这个春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春节,欢歌美食敬亲人。

河池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特别策划,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传承体验之旅,带你领略生态保护实验区内的民俗节庆,体验不一样的“非遗”之旅,欢欢喜喜过大年!

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由原文化部批复设立,是以广西河池市红水河流域为中心,对集中分布、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铜鼓习俗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文化生态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

实验区位于中国首个地级“世界长寿市”——河池市,境内有壮、汉、瑶、苗、仫佬、毛南、侗、水8个世居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绚丽多彩。

河池是世界铜鼓之乡,现存传世铜鼓1458面,其中民间收藏与使用的传世铜鼓多达1388面,是铜鼓文化活态传承及其整体生态保持得最好的地区。

2012年12月,原文化部批复设立涵盖河池市全境11个县(区)的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对分布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铜鼓习俗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文化生态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

多年以来,河池市注重将实验区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推动了铜鼓文化的保护传承,引领了乡村文明新风尚。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河池各族人民以独特的非遗

在祈愿风调雨顺、

庆祝五谷丰登的过程中欢度春节

作为广西人,

你该来一趟世界铜鼓之乡,

感受一下原汁原味的春节……

壮族铜鼓习俗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

地点:天峨县岜暮乡大甲村、东兰县红水河流域

河池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著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壮族蚂虫另节

时间: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一之间

地点:天峨县纳洞村;南丹县吾隘镇那地村、独田村、丹炉屯;东兰县巴英村、板凳村、六四村和兰阳村。

壮族蚂拐节,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北部红水河流域的东兰县境内。蚂拐节,又叫青蛙节、蛙婆节,也叫“蚂拐歌会”。

传说中,他们认为掌管风雨的不是龙王,而是青蛙女神。蚂拐节源于东林孝敬蚂拐的行为和侍奉母亲的人性良心,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拐,求得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

壮族灶王节

时间:元月十五日(农历腊月二十四)

地点:金城江区六甲镇

灶王节俗称“送灶节”。因灶王节除祭灶王外,民间又当小年来过,故又称为“小除夕” 或“小年”。

灶王,即“灶神”、“灶君”、“灶公”、“灶王爷”或“灶王奶奶”。祭灶是灶王节的主要活动,届时,设祭台于灶前,以素品或荤品供祭灶王。

在民间,送走灶王至除夕接回灶王的一个星期内,是“百无禁忌”的日子。习俗认为,灶王上了天,再也不能巡视人间的善恶是非了,因而平常的诸多禁忌均告解除。

仫佬族古歌

时间:元月二十八日

地点:罗城县成龙湖走坡广场

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用古歌记录和传承民族的历史、文化。

仫佬族几乎无事不歌、无时不歌,其古歌反映了民族情感,传播生产、生存技能,是一个古老瑰丽的民间文学宝库。

仫佬族古歌历史悠久,是仫佬族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仫佬族古歌最早可追溯至元末明初,在明清时期十分盛行,几乎家家有歌本、村村有好歌手、人人会唱歌,人们常常以歌为伴、以歌取乐、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为媒。

罗城文场

时间:元月二十八日

地点:罗城县成龙湖走坡广场

罗城文场是在广西文场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融入仫佬族文化元素,流行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乡镇村屯的传统清唱艺术,文场音乐主要分为大调、小调、码头调、过场音乐等四个部分,是罗城县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影响的传统曲艺形式之一。

仫佬族走坡节

时间:元月二十八日

地点:罗城县成龙湖走坡广场

走坡节,是罗城仫佬族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相亲节”“后生节”这天,仫佬族的青年男女聚在美丽的山坡上,以歌会友,互赠信物,然后便可名正言顺“脱单”。

白裤瑶年街节

时间:正月十五前后的最后一个圩日

地点:南丹县里湖瑶乡

年街节是白裤瑶民俗文化最集中的展示、最生动的传承、最核心的载体。河池南丹县和贵州荔波县共同挖掘奇山异水、璀璨文化、奇特民俗等优势资源,开创错位发展、互惠共赢新格局,打造“世界白裤瑶乡”旅游品牌,实现“南丹 荔波”、“山水 民俗”、“旅游 脱贫”的融合。

刘三姐歌谣

时间:元月二十五至二十六日

地点:宜州区刘三姐镇马山塘壮古佬景区、会仙山景区、田园综合体藤缠树舞台

壮族民间认为,“歌圩”是刘三姐传歌形成的,刘三姐是歌圩普遍形成的重要标志。歌圩的歌就是刘三姐的歌。

刘三姐在广西民间被称为“歌仙”,宜州是刘三姐歌谣最有代表性的地区,被认同为刘三姐的故乡。

刘三姐歌谣大体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传承比较完整,传播广泛。

更多精彩活动

可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福兔迎新春,乡愁过大年,精彩民俗活动及旅游优惠“约惠”来袭,快来河池过年啦!

河池

如同一座鲜活多彩的节庆博物馆

各民族的民俗、文化艺术始终都保持着

欣欣向荣的独特魅力

或许是对自然的执着

这里一歌一舞,一草一木

都带着最原始的美感……

信息来源 | 河池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 河池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宣传推广科

综合整理 |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设计 | 罗琳 黄伊莹

校对 | 甘维良 凌雪丽

责编 | 雷鑫莹

总编 | 才巍 李志雄

运营 | 广西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删除。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