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城简介及资料】北京长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以其雄伟壮观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以下是对北京长城的简要介绍及详细资料汇总。
一、北京长城简介
北京长城是明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北京市的北部和西北部山区,包括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居庸关、箭扣等著名段落。这些段落各具特色,既有保存完好的部分,也有险峻难攀的原始风貌。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北京地区现存的长城大多为明代所建。明朝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大规模修建了长城,并在沿线设立关隘、烽火台和兵营,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北京长城不仅是军事建筑的杰作,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毅力。如今,它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旅游景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精神。
二、北京长城资料汇总表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北京长城(明长城) |
建造时期 | 春秋战国起,主要为明代修建(1368–1644年) |
总长度 | 约880公里(北京境内) |
主要段落 | 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居庸关、箭扣、古北口等 |
高度 | 平均约7–8米,最高处可达10米 |
宽度 | 平均约4–5米,可供多人并行 |
材料 | 石块、砖、夯土等 |
功能 | 军事防御、边防控制、交通要道 |
文化价值 | 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列入) |
旅游价值 | 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
保护现状 | 多段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部分段落正在进行修缮 |
三、总结
北京长城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军事防御的象征,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旅游价值来看,北京长城都值得深入了解和探访。
通过了解其建造背景、结构特点和文化意义,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这一伟大工程的价值,并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