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蠢欲动什么意思】“蠢蠢欲动”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些人或事物在表面平静之下,暗中准备行动,但又尚未真正采取行动的状态。这个成语多带有贬义,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心怀不轨、意图不明的人或群体。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蠢蠢欲动 |
拼音 | chǔn chǔn yù dòng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夫民者,国之本也;财者,民之命也。……今若纵其蠢蠢欲动,将何以制之?” |
释义 | 形容人或事物表面上不动,实际上却有强烈的行动欲望,随时可能有所作为。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心怀不轨、蓄意行动。 |
近义词 | 跃跃欲试、蠢动、伺机而动 |
反义词 | 安分守己、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人心理 | 他虽然表面平静,但眼神中透露出蠢蠢欲动的神色。 |
描述群体行为 | 公司内部一些员工蠢蠢欲动,想要跳槽。 |
描述市场变化 | 市场行情开始蠢蠢欲动,投资者纷纷入场。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不要滥用在中性或正面场合:如“孩子们蠢蠢欲动地想要尝试新游戏”,这种用法容易让人误解为负面含义。
2. 注意语境搭配:应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此成语,避免造成歧义。
3. 避免过度夸张:如果只是轻微的意愿,不建议用“蠢蠢欲动”来形容,以免显得夸张。
四、总结
“蠢蠢欲动”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暗中准备行动的状态,尤其适用于对潜在风险或不安定因素的描述。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确保表达准确、得体。通过了解其含义、出处和用法,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正确运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