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戚戚于贫贱的出处是哪里】“不戚戚于贫贱”这句话出自东晋著名文学家、诗人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这是陶渊明以自述的方式,描绘自己生活态度和人格追求的一篇文章,表达了他对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向往。
一、
“不戚戚于贫贱”意思是:不因贫穷而忧愁,不因地位低微而感到羞愧。这句话体现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操守和超然的生活态度,是他隐逸思想的重要体现。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弃。他一生清贫,但始终保持着高洁的情操,这种精神在《五柳先生传》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二、相关资料整理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五柳先生传》 |
作者 | 陶渊明(东晋) |
原文句子 |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
意思 | 不为富贵所驱使,不因贫贱而忧虑 |
文体 | 自传体散文 |
主题思想 | 表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
背景 | 陶渊明辞官归隐,过着简朴的田园生活 |
影响 | 成为后世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独立人格的典范 |
三、结语
“不戚戚于贫贱”不仅是陶渊明个人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在今天,这句话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物质与精神的冲突时,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