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树的意思及其历史典故解析
发布时间:2025-03-04 18:40:54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蚍蜉撼树”这个成语经常被用来形容力量微弱的人试图改变强大的对手或事物,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的。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是“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该成语比喻虽然努力,但力量悬殊,难以成功。例如,一些小国想要对抗强大的帝国,就像是蚍蜉想要撼动大树一样,显得十分无力和可笑。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历史背景和典故,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的含义,并在适当的情境中运用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